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_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有哪些

2024-11-03 16:54:48 21人已围观

简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_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1.出自寓言故事的4字成语100个?2.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3.请写出来自寓言故事的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_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出自寓言故事的4字成语100个?

2.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3.请写出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4.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寓言故事的4字成语100个?

       南辕北辙、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

1、南辕北辙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释义:想去楚国却往北走。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2、掩耳盗铃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释义:秦国 吕不韦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3、亡羊补牢

       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释义:见到兔子回头叫狗去追,这不算晚;羊被偷走赶紧加固羊圈,也还不迟。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4、买椟还珠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自:春秋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释义:有个楚国的珠宝商人,在郑国(国都在今郑州新郑)贩卖珠宝。他把一颗最贵重的珍珠,定了最高的价格,并且特制了一个漂亮精致的小盒子。小盒子果然诱人,刚一陈列出来,便被一位顾客看中了,他当场如数付款买了下来。可是这位顾客却把珍珠取出来,还给商人,只把空盒子拿走了。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5、井底之蛙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战国 庄子《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义: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杯弓蛇影,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故事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 ?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 ?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 ?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 ?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故事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 ?把他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 ?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

       解释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处《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作客饮酒,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后来知 ?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形容人神经过敏。

       故事晋朝河南人乐广十分好客,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家里,十分奇怪,就去拜会他,朋 ?友说上次在你家喝酒杯中有蛇,喝后回来后就生病。乐广不解,回到家便查原因,原来是 ?挂在墙上的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所至,朋友闻知后就病愈。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 ?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故事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没有水,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们渴 ?得要命,纷纷停下乘凉,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没发现水源,曹操急中生智,传令下去说前边 ?有一梅林,时下正是产梅子的季节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气大振而快速前进。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 ?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 ?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释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故事战国时楚襄王荒*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五个月趁机征 ?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 ?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请写出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井底之蛙、自相矛盾等。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画龙点睛、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塞翁失马。

一、画龙点睛

       张僧繇是南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

       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二、叶公好龙

       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三、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人过江,不小心把剑掉在了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水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宝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

四、画蛇添足

       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先画成,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

五、塞翁失马

       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有一匹马走失,邻居们安慰,塞翁笑说:“丢了一匹马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邻居向塞翁道贺,塞翁忧虑地说:“白得一匹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

       塞翁儿子很喜欢这匹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一天,他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又来慰问。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或许是福气呢。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1.按图索骥

       孙阳,春秋时期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因此人们都管孙阳叫“伯乐”。孙阳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了一本《相马经》,供人们参考。孙阳有个儿子,智力较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后,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点是高脑门、大眼睛、大蹄子”,便拿着书,往外走,试试自己的眼力。走了不远,他看见一只癞蛤蟆,忙抓了回去告诉他父亲说:“自己找了匹好马,和你《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就是蹄子小了点”。伯乐看见了以后,哭笑不得,幽默的说:“你这马爱跳,没法骑啊”。

       2.掩耳盗铃

       出自《吕氏春秋》原为“掩耳盗钟”,范氏灭亡了,有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又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抢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最终也被别人抓获了。

       3.揠苗助长

       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好了,今天关于“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