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起源 成语起源

成语故事对应的人物_成语故事对应的人物名字

2024-11-03 16:58:35 27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故事对应的人物_成语故事对应的人物名字   对于成语故事对应的人物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1.30个成语故事和它的主人公2.关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3.成语和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30个成语故事和它的主人公   1,抱薪救火-- 谋士苏代   2,

成语故事对应的人物_成语故事对应的人物名字

       对于成语故事对应的人物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1.30个成语故事和它的主人公

2.关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

3.成语和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

30个成语故事和它的主人公

       1,抱薪救火-- 谋士苏代

       2,势如破竹-- 杜预

       3,高山流水--俞伯牙

       4,望洋兴叹-- 河伯

       5,负荆请罪…… 蔺相如、廉颇

       6,投笔从戎……班超

       7,江郎才尽……江淹

       8,对牛谈琴……公明仪

       9,图穷匕见……荆轲、秦始皇

       10,破釜沉舟----项羽,刘邦

       11,指鹿为马---赵高

       12,纸上谈兵---赵括

       13,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14,叶公好龙--叶子高

       15,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16,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

       17,草木皆兵---秦王苻坚

       18,按图索骥--孙阳

       19,后来居上-- 西汉汲黯

       20,邯郸学步--寿陵少年

       21,如火如荼--吴国国王夫差

       22,望梅止渴--曹操

       23,请君入瓮--周兴

       24,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同

       25,唇亡齿寒--晋献公

       26,鸡鸣狗盗--齐国的孟尝君

       27,枕戈待旦--西晋人祖逖

       28,精卫填海--精卫

       29,不学无术--霍光

       30,不寒而栗--义纵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吕蒙)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成语与人物

       1)四面楚歌:项羽 (2)破釜沉舟:项羽 (3)约法三章:刘邦

       (4)项庄舞剑:刘邦 (5)一饭千金:韩信 (6)胯下之辱:韩信

       (7)运筹帷幄:张良 (8)借箸代寿:张良 (9)才高八斗:曹植

       (10)煮豆燃萁:曹植 (11)洛阳纸贵:左思 (12)断虀画粥:范仲淹

       (13)韦编三绝:孔子 (14)一字千金:吕不韦 (15)东床坦腹:王羲之

       (16)学富五车:惠施 (17)一毛不拔:杨朱 (18)一箭双雕:长孙晟

       (19)小时了了:孔融 (20)不求甚解:陶潜 (21)如鱼得水:诸葛亮

       (22)江郎才尽:江淹 (23)投笔从戎:班超 (24)刮目相看:吕蒙

       (25)卧薪尝胆:勾践 (26)家徒壁立:司马相如 (27)杀彘教子:曾参

       (28)割席绝交:管宁 (29)图穷匕见:荆轲 (30)呕心沥血:李贺

       (31)扑朔迷离:花木兰 (32)举案齐眉:梁鸿 (33)咏絮之才:谢道韫

       (34)引锥刺股:苏秦 (35)凿壁借光:匡衡 (36)目不窥园:董仲舒

       2. 形容女人美貌、体态的成语:

       (1)沉鱼落雁 (2)闭月羞花 (3)国色天姿 (4)花容月貌

       (5)明眸皓齿 (6)倾国倾城 (7)如花似玉 (8)妍姿艳质

       (9)出水芙蓉 (10)绰约多姿 (11)婀娜多姿 (12)环肥燕瘦

       (13)娇小玲珑 (14)千娇百媚 (15)亭亭玉立 (16)冰肌玉骨

       (17)肤如凝脂 (18)螓首蛾眉 (19)花枝招展 (20)雍容华贵

       3. 形容男子美貌的成语:

       (1)城北徐公 (2)面如冠玉 (3)潘安之貌 (4)水月观音

       (5)傅粉何郎 (6)掷果潘郎 (7)子都之美 (8)看杀卫玠(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美貌,观者如堵墙,玠先前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

       4. 形容其貌不扬的成语:

       (1)长颈鸟喙 (2)尖嘴猴腮 (3)鸠形鹄面 (4)青面獠牙

       (5)獐头鼠目 (6)贼头贼脑 (7)贼眉鼠眼 (8)形容枯槁

       (9)鸟面鹄形 (10)鬼头鬼面 (11)脑满肥肠 (12)骨瘦如柴

       (13)拱肩缩背 (14)大腹便便 (15)鸡胸龟背

       5. 形容男子相貌堂堂的成语:

       (1)燕颔虎颈 (2)彪形大汉 (3)虎背熊腰 (4)龙骧虎步

       (5)龙行虎步 (6)铜头铁额

       6. 形容女子有文才、武才的成语:

       (1)扫眉才子 (2)不栉进士 (3)咏絮之才 (4)巾帼须眉

       (5)巾帼英雄 (6)女中豪杰 (7)女中尧 舜 (8)巾帼丈夫

       7. 形容女子被抛弃的成语:

       (1)琵琶别抱 (2)秋扇见捐 (3)色衰爱弛

关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成语和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

       1. 在成语里面有很多包含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望梅止渴(曹操)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勾践)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东窗事发(秦桧)如鱼得水(刘备)退避三舍(重耳)初出茅庐(诸葛亮)图穷匕见(荆柯)草木皆兵(苻坚)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2. 描写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手舞足蹈 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后继 张牙舞爪 描写人间情谊: 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赤诚相待 肝胆相照 生死相依 说明知事晓理方面: 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开卷有益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 锐不可当 雷厉风行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铺天盖地 势如破竹 气贯长虹 万马奔腾 如履平地形容四季特点: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 热火朝天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川流不息 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 描写山水美景: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3. 写出有关历史人物故事的成语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4. 关于历史人物的四字短语,外加它的小故事

        草木皆兵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

        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

        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5. 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城下之盟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王率军队对绞国发动进攻。楚军连连得胜,一直攻到绞国都城的南门。绞国军队不出城交战,竭尽全力把守城池,楚军几次三番攻城,都没有取得成功。

        楚国大将屈瑕见此情形,就对楚王说:“绞国国势弱小,处理事情很轻率而不使用计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弱点,用智谋取胜。”然后,他向楚王献了一条计策。楚王一听,认为很好,就依计而行。

        第二天,楚国的几十个士兵扮做樵夫模样,到绞国都城周围打柴,来引诱敌军。绞国将领见到楚人在山上打柴,身后没有楚军保护,就派军队捕捉他们,结果三十个手无寸铁的楚人被他们抓住。绞国官兵见这么容易就获得“胜利”,都高兴得笑了起来。

        过了一天,又有一群楚兵扮做打柴的樵夫,到山上引诱敌军。绞兵发现后,没有等到下命令,就纷纷出城,到山上捉拿楚人。这时,事先埋伏在城北门的楚兵一起冲杀出来,绞国军队很快就被打得大败。

        绞国军队遭到惨败,城池眼看就守不住了。在这种情况下,绞国国君为了保住国家,被迫在绞国的城下与楚国签订屈辱的盟约。从此以后,绞国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事情,便在各国中传扬开来。

        ◎成语释义

        常用来比喻抵御不住敌人的武力威逼,被迫签订屈辱性的和约。

        ◎故事出处

        《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出处译文

        在战争中大败绞国,强迫绞国在城下与楚国订立屈辱的盟约后返回。

        汗马之劳

        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萧何是他的可靠助手。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萧何便任相国。论功行赏,萧何第一,首先封为侯,食邑八千户。

        对这一封赏,有些功臣不服气,便说:“我们拼死拼活,身经百战,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连战场都没上过,只会耍笔杆,发议论,封赏为什么反在我们之上?”

        刘邦则回答说:“你们都打过猎,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巢穴、去向,让狗去追杀的,却是人。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而已。而萧何指挥冲杀,是‘功人’。并且,你们虽然勇敢,却多数是单身跟随我出战,而萧何一家几十口人都参加军队作战,这你们又怎么能比呢?”

        这些人听了刘邦的话,心里才服气,不再发牢骚。

        ◎成语释义

        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劳,后泛指工作成绩。

        ◎故事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出处译文

        萧何未有汗马之劳,根本没上过战场,只会耍笔杆,发议论,封赏为什么反在我们之上?

6. 与古代人物有关的成语四个字

        怒发冲冠—蔺相如 3.暗渡陈仓—刘 邦 4.手不释卷—曹操 5.孺子可教—张良 6.一饭千金—韩信 7.嗟来之食—韩信 8.纸上谈兵—赵括 9.背水一战—韩信 10.赤膊上阵--许褚 11.韦编三绝—孔子 12.破釜沉舟--项羽 13.宝刀未老—廉颇 14.旁若无人—荆轲 15.墨守成规—墨子 16.狡兔三窟—孟尝君、冯谖 17.病入膏肓--晋景公 18.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19.鸡犬升天—刘安 20.乐不思蜀—刘禅 21.投笔从戎 –班超 22.洛阳纸贵—左思 23.三令五申--孙武 24.大义灭亲—石碏 25.高山流水—钟子期\俞伯牙 26.望梅止渴—曹操 27.东山再起—谢安 28.偃旗息鼓—赵云 29.入木三分—王羲之 30.闻鸡起舞—祖逖 31.风声鹤唳—苻坚 32.梦笔生花—李白 33.口蜜腹剑—李林甫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泰山北斗--韩愈 36.司空见惯—李绅\刘禹锡 37.黄袍加身—赵匡胤 38.程门立雪--杨时、游酢。

7. 成竹在胸这个四字词语故事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成竹在胸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语出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人物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人称“文湖州”,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

        北宋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今陕西汉中市洋县)知州。在任三年期间为官勤政,体察民情,他看到茶农负担过重,上书朝廷革除“榷茶法”中弊端,给茶农带来实惠。同时,加筑州治城坦,重视教育事业,受到百姓拥戴。文同善诗文书画,尤擅长画墨竹。画竹的高超技艺来源于他长期对竹子的仔细观察和写生。当时,洋州筼筜谷(今洋县纸坊乡)生长着大片竹林。“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于此。

        Ⅰ 和成语故事有关的人物有哪些

        历史人物和成语有哪些

        1

        、

        一鼓作气(曹刿)

        2

        、一字千金(吕不韦)

        3

        、一字之师(郑谷)

        4

        、一饭千金(韩信)

        5

        、东山再起(谢安)

        6

        、图穷匕见(荆轲)

        7

        、纸上谈兵(赵括)

        8

        、负荆请罪(廉颇)

        9

        、卧薪尝胆(勾践)

        10

        、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11

        、三顾茅庐(刘备)

        12

        、孺子可教(张良)

        13

        、四面楚歌(项羽)

        14

        、老当益壮(马援)

        15

        、投笔从戎(班超)

        16

        、暴殄天物(商纣王)

        17

        、暗渡陈仓(刘邦)

        18

        、嗟来之食(黔敖)

        19

        、怒发冲冠(蔺相如)

        20

        、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21

        、韦编三绝(孔子)

        22

        、墨守成规(墨子)

        23

        、病入膏肓(蔡桓公)

        24

        、鸡犬升天(刘安)

        25

        、高山流水(俞伯牙)

        26

        、口蜜腹剑(李林甫)

        27

        、风声鹤唳(苻坚)

        28

        、泰山北斗(韩愈)

        29

        、破釜沉舟(项羽)

        30

        、东窗事发(秦桧)

        31

        、程门立雪(杨时)

        32

        、司空见惯(刘禹锡)

        33

        、梦笔生花(李白)

        34

        、力透纸背(颜真卿)

        35

        、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

        36

        、赤膊上阵(许褚)

        37

        、马革裹尸(马援)

        38

        、黄袍加身(赵匡胤)

        39

        、洛阳纸贵(左思)

        40

        、背水一战(韩信

        )

        41

        、闻鸡起舞(祖逖)

        42

        、初出茅庐(诸葛亮)

        43

        、完璧归赵(蔺相如)

        44

        、退避三舍(重耳)

        45

        、乐不思蜀(刘禅)

        46

        、指鹿为马(赵高)

        47

        、画龙点睛(张僧繇)

        48

        、入木三分(王羲之)

        49

        、讳疾忌医(蔡桓公)

        50

        、多多益善(韩信)

        51

        、秋毫无犯(岑彭)

        52

        、望梅止渴(曹操)

        53

        、鞠躬尽瘁(诸葛亮)

        54

        、约法三章(刘邦)

        55

        、请君入瓮(周兴)

        56

        、举一反三(孔子)

        57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

        、八斗之才(曹植)

        59

        、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60

        、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记得采纳

        Ⅱ 纸上谈兵成语故事有关历史人物是谁

        是赵括。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

        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

        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2)成语和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纸上谈兵”的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如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译文:

        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

        赵王说:“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我已经打定主意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赵王答应了她。

        赵括代替了廉颇后,全部更改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

        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网络——赵括

        Ⅲ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100个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诗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释义: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

        5、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6、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7、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8、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9、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0、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1、揭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意思是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意思是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Ⅳ 历史人物的成语典故

        1、一鼓作气(曹 刿)

        一鼓作气,读音:yī gǔ zuò qì,汉语成语;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相关故事: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召见他。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明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接着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一起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刚上战场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鼓三次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结果,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然后又登上车,手扶车前横木观望齐军的队形。仔细观察一番后,他说:"现在可以追击了。"于是,庄公命令军队追击齐军。

        最终,鲁国的军队战胜了齐军,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会减弱。等到第三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他们。

        2、一字之师(郑 谷)

        一字之师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多成语故事。

        相关故事:郑谷住在袁州,于是齐己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

        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整理三衣,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从此,众多读书人就把郑谷看做齐己的“一字之师”。

        3、一字千金(吕不韦)

        一字千金,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zì qiān jīn,意思是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相关故事: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

        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

        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4、图穷匕见(荆 轲)

        图穷匕见,读音tú qióng bǐ xiàn,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相关故事:战国末期,秦国很强大,在消灭了赵国後,打到北部的燕国,燕国岌岌可危。燕国的太子丹请荆轲去刺杀秦王,并派勇士秦舞阳作荆轲的助手,让荆轲带着秦王的仇人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作礼物,将一把毒药熬过的匕首藏在地图里。

        荆轲和秦舞阳二人到了秦国,买通了秦王左右为他们引见,秦王很高兴,就在咸阳宫接见他们。在登上宫殿的台阶时,秦舞阳紧张得发抖,荆轲就把他留在外面。

        秦王看过仇人樊於期的人头後,又要看地图。荆轲捧着地图来到秦王面前,献上去。秦王慢慢展开地图来仔细看,当地图展到尽头时,藏在里边的匕首露了出来。

        荆轲迅速一手抓住秦王的衣袖,一手抓起匕首刺向秦王。秦王扯断了衣袖,转身逃走,荆轲就在後边紧追。这时,秦王的卫士们赶来了,荆轲受了伤,就把手中的匕首投向秦王,但没有击中。最後荆轲被卫士们杀死了。

        5、纸上谈兵(赵 括)

        纸上谈兵,读音是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相关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Ⅳ 急需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雪抄中送炭、完璧归赵、囊袭萤映雪、围魏救赵、流觞曲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望梅止渴、高山流水、草木皆兵、指鹿为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讳疾忌医、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惊弓之鸟(更羸)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满意的话,还望采纳哈~

        网络里都有每个成语的解释呢,亲可以到网络里面搜搜滴

        Ⅵ 急需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卧薪尝复胆、雪中送炭、制完璧归赵、囊萤映雪、围魏救赵、流觞曲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望梅止渴、高山流水、草木皆兵、指鹿为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讳疾忌医、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惊弓之鸟(更羸)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满意的话,还望采纳哈~

        网络里都有每个成语的解释呢,亲可以到网络里面搜搜滴

        Ⅶ 历史成语故事相关人物都有哪些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退辟三舍——晋文公;

        问鼎中原——楚庄王;

        围魏救赵——孙膑;

        纸上谈兵——赵括;

        作法自毙——商鞅;

        投笔从戎——班超;

        暂时想到这么多,以后想到再补充。

        其他答案共22条

        检举2011-12-17 11:34 qinqindewolaie| 八级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1002525298| 一级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检举2012-5-2 15:26 热心网友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Ⅷ 含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急!急!急!急!)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Ⅸ 急需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囊萤映雪

        刻舟求剑

        卧冰求鲤

        闻鸡起舞

        草木皆兵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胡服骑射

        。。。。

        Ⅹ 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越王勾践;退辟三舍——晋文公;问鼎中原——楚庄王;围魏救赵——孙膑;纸上谈兵——赵括;作法自毙——商鞅;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故事对应的人物”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成语故事对应的人物”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