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
唇亡齿寒的意思和道理_唇亡齿寒意思造句怎么写
2024-11-03 16:46:25 26人已围观
简介1.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2.谁能用唇亡齿寒造句3.唇亡齿寒造句4.唇亡齿寒的故事,唇亡齿寒什么意思5.唇亡齿寒的近义词6.“唇亡齿寒”什么意思?7.唇亡什么寒“唇亡齿寒”的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1、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2、出处:《左传·僖公五年》:“
1.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
2.谁能用唇亡齿寒造句
3.唇亡齿寒造句
4.唇亡齿寒的故事,唇亡齿寒什么意思
5.唇亡齿寒的近义词
6.“唇亡齿寒”什么意思?
7.唇亡什么寒
“唇亡齿寒”的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1、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2、出处:《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共虞、虢之谓也。”
3、造句:我们两厂关系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4、近义词:
(1)荣辱与共?[ róng rǔ yǔ gòng ]: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
(2)息息相关?[ xī xī xiāng guān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3)殃及池鱼?[ yāng jí chí yú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4)休戚相关?[ xiū qī xiāng guān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5)唇齿相依?[ chún chǐ xiāng yī ]: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5、反义词:
(1)隔岸观火?[ gé àn guān huǒ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2)同床异梦?[ tóng chuáng yì mèng ]: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3)素昧平生?[ sù mèi píng shēng ]: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4)势不两立?[ shì bù liǎng lì ]: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5)水火不容?[ shuǐ huǒ bù róng ]: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扩展资料:
成语出处:
《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道》《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
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
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
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
成语:
唇亡齿寒
拼音:
[ch?n w?ng chǐ h?n]
解释:
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 复道於 虞 以伐 虢 。 宫之奇 谏曰: 虢 , 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举例造句:
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
成语典故: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先后吞灭了很多弱小的诸侯国。晋国的国土面积和军事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此时,晋献公已把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国上,以便扫除障碍,向中原地区发展。
晋献公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臣荀息替晋献公拟定了一条绝好的计策。他建议用良马玉璧向虞公送重礼,行贿借道,去讨伐虢国,破坏虞、虢的联盟,然后各个击破。对于这一计策,晋献公开始有点犹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虽然晋献公对荀息的计策十分赞同,但对赠送良马、玉璧这些稀世之宝却有些割舍不下,并担心虞公收了重礼还不肯借道。荀息笑道:?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纳了荀息的计策。
晋献公还不放心地说:?虞国大夫宫之奇十分精明能干,只要宫之奇在,定能识破送礼借道的蹊跷,必然劝虞公拒收礼物,事情就不好办了。?荀息说道:?大王不知,宫之奇的为人,聪明而不固执,又自小和虞君在一起,他肯定不会强谏,强谏也无益。再说白璧宝马,人见人爱,玩好在耳目之前,由此而招到的祸事则是以后才有的`事,这是具有上等智力的人才能意识、预见得到的,那虞君是中智以下的人,他是没有这个见识的,所以此事肯定能办成。?听后,晋献公这才放心,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公过去只是听说过这些宝物,但无缘亲眼观赏,时感遗憾。当时一见到这两件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一向力主联虢拒晋的大夫宫之奇急忙劝阻道:?晋使词谦礼重,必然于我国不利,虞虢唇齿之邻,久已结盟,方得国泰民安。俗话说得好:?唇亡齿寒?。大王千万不可答应借道!?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
虞公终于不听劝谏,答应了晋使借道的要求。荀息回国后把虞公答应借道的事回复了晋献公。献公喜出望外,当即决定拜里克为大将,荀息为副将,率领兵车400乘,精兵二万人攻打虢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北)。
三年之后,晋献公又一次派荀息向虞国借道伐虢。虞公依然十分慷慨地允许借道。大夫宫之奇急忙又谏道:?虞和虢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虢国亡了,虞国怎么能存在下去?晋国万万不可依赖!我们怎么能与贼寇一起玩乐?一次借道,已经破坏虞虢联盟,铸成了大错。岂能再错下去?过去虞虢两国结成联盟,互相帮助,紧密团结,别国才不敢轻举妄动,欺负我们,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不正是虞国和虢国吗?虞公却不以为然,认为宫之奇太多虑。
宫之奇觉得身为重臣,眼看国家将亡,却无能为力,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走前留下四句话:?贪图人家白璧宝马,等于自己甘心饮毒酒啊!也像开了大门迎接强盗一样的啊!嘴唇没有了,牙齿自然要受寒冷啊!?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谁能用唇亡齿寒造句
唇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该成语的意思是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唇亡齿寒近义词: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唇亡齿寒反义词:隔岸观火、素昧平生
唇亡齿寒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唇亡齿寒造句
1、水和鱼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2、我们两厂关系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3、这两家公司依存度很高,只要有一家出问题,唇亡齿寒,另外一家也就麻烦了。
4、同一栋大楼的居民,只要一户人家不小心,唇亡齿寒,必定波及其他住户。
5、你要不救他的公司,少了屏障,唇亡齿寒,下一次的风暴就轮到你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造句
1、我们和邻国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他们的经济出现问题,伸出援手是理所当然的。
2、这个合同签订后,我们两个公司就是唇亡齿寒、利害一致的关系了。
3、所谓“唇亡齿寒”,我们不应再争吵下去了,否则对我们只有坏处没有益处。
4、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
5、国家若是灭亡,个人也就危险了,这个唇亡齿寒的道理,是每一个人都该体认的。
6、这两家连锁企业因为其中之一的资金调度有问题,连带影响另外一家的营运,彼此关系密切,真正是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的故事,唇亡齿寒什么意思
唇亡齿寒造句如下:
1、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2、曾经我们唇齿相依,如今我感到唇亡齿寒!愿做你的牙齿与你相伴终生,愿做你的牙齿给你好胃口。愿你全国爱牙日快乐,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3、我们两厂关系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4、别忘了唇亡齿寒!就算老子死了,我想你小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5、两位无需自责,但今后要记住唇亡齿寒的道理,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切不可在做壁上观火之辈,我等同出脉,若不精诚心,岂不中了汗颜等人的奸计?
6、这两家公司依存度很高,只要有家出问题,唇亡齿寒,另外家也就麻烦了。
7、如果我们灭杀了这些土着人,恐怕在唇亡齿寒的威胁下,那些其他的土着人都会抱团对抗我们。
8、同栋大楼的居民,只要户人家不小心,唇亡齿寒,必定波及其他住户。
9、对重大工程项目取冻结资金的手段同样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些项目通常是跨国合作的,所以惩罚国往往是唇亡齿寒。
10、你要不救他的公司,少了屏障,唇亡齿寒,下次的风暴就轮到你了。
唇亡齿寒的近义词
成语: 唇亡齿寒
拼音: 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 《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举例造句: 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
近义词: 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反义词: 隔岸观火、素昧平生
歇后语: 豁牙子过冬;宫之奇道
灯谜: 口无遮挡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为攻打虢国,晋王纳大将荀息的建议,送晋王的玉石与宝马给虞王,向虞国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宫之奇邻国之间就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的观点,允许晋国借道攻虢,结果晋灭虢后三年就消灭虞国,夺回宝物.
“唇亡齿寒”什么意思?
词语:
唇亡齿寒
拼音:
[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释:
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宋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 , 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造句:
1、唇亡齿寒,谓彼此之失依;足上首下,谓尊卑之颠倒。
2、他们开始唇亡齿寒,失去了安全感,觉得不但自己财务不能得到保障,家庭成员的安全也难以保障。
3、你要不救他的公司,少了屏障,唇亡齿寒,下一次的风暴就轮到你了。
4、我们两厂关系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5、同一栋大楼的居民,只要一户人家不小心,唇亡齿寒,必定波及其他住户。
6、水和鱼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7、朝鲜是我国的邻邦,两国唇亡齿寒,因此我们要全民动员,抗美援朝。
8、两国辅车相依,如有一邦被吞,则唇亡齿寒。
9、这两家公司依存度很高,只要有一家出问题,唇亡齿寒,另外一家也就麻烦了。
10、朝鲜自古就是我们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唇亡齿寒,可谓一体。
11、依战略形势来看,这两国有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12、俄罗斯对中国出于唇亡齿寒的效应,首先摆出的将是"坐山观虎斗"的姿势。
13、曾经我们唇齿相依,如今我感到唇亡齿寒!愿做你的.牙齿与你相伴终生,愿做你的牙齿给你好胃口。愿你全国爱牙日快乐,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14、如果我们灭杀了这些土着人,恐怕在唇亡齿寒的威胁下,那些其他的土着人都会抱团对抗我们。
15、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16、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是以,在三大妖族的大乱斗中,歌丹族和勾陈族虽也经常打来打去,但关键时刻互相帮助的情况同样时有发生。
17、俗话说唇亡齿寒,现在我唯一能想到的也就是张兄你了,看这老匹夫之势恐怕想要做第二个武登,我们此时必须要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方可与老匹夫对敌。
18、唇亡齿寒!其他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杰克的枪头冒出火光,数十发射出。
19、两位无需自责,但今后要记住唇亡齿寒的道理,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切不可在做壁上观火之辈,我等同出一脉,若不精诚一心,岂不中了汗颜等人的奸计?
20、更遑论唇亡齿寒,齐楚能坐视秦吞三晋?这还要不韦你远交近攻,拉拢齐国。
21、别忘了唇亡齿寒!就算老子死了,我想你小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22、但,伴随着萧家的没落,他们家族也是一跌不振,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24、在强敌面前,毗邻的小国总是结成联盟,互相支持,以求生存,因为他们懂得唇亡齿寒的这个道理。
25、我们和他们公司是相关企业,利害与共,任何一家倒闭,都会发生唇亡齿寒的后果。
26、对重大工程项目取冻结资金的手段同样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些项目通常是跨国合作的,所以惩罚一国往往是唇亡齿寒。
27、相较于欧洲的经济衰退与货币危机,美国人或许还能获得一点安慰,但是不要忘记了,2012年,一旦欧元崩溃,美国的金融系统必是唇亡齿寒。
28、王世充困守孤城,弹尽粮绝,只得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不是等闲之辈,当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决定联合王世充共同对抗唐军。
29、其实这也是燕丹足智多谋,他命人送了不少钱财和美女给那些代国的大臣,又派遣谋士去晓以利害,说什么燕国若是灭了,代国必定唇亡齿寒。
30、过早的被战争机器所吞噬,成为三门峡北郊上村岭上累累黄土,仅仅留下“虞灭虢、唇亡齿寒”——这警励后人的千古绝唱。
唇亡什么寒
意思: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出自: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释义:俗话说‘面部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巴丢了牙齿就会寒冷’,这也就是说虞、虢两国之间的关系。”
例句:
1、在强敌面前,毗邻的小国总是结成联盟,互相支持,以求生存,因为他们懂得唇亡齿寒的这个道理。
2、依战略形势来看,这两国有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3、两国辅车相依,如有一邦被吞,则唇亡齿寒。
扩展资料
近义词:唇齿相依
意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与共。
出自: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
例句:
1、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
2、这二者的关系唇齿相依,不可分割。
反义词:隔岸观火
意思:站在对岸观看失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
出自:唐 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释义:隔岸红尘中的人忙得风风火火, 山中寺门前的人待人冷冷冰冰。
例句:
1、他准备隔岸观火,让双方恶斗下去,好坐收渔翁之利。
2、在别人危难的时候,我们应挺身而出热情帮助,而不能隔岸观火无动于衷。
唇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该成语的意思是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唇亡齿寒造句如下:
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2、齐楚也该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吧,这个合纵名为五国,实则齐楚不用出半分力,他们怎么会不答应呢?
3、鄯善阻遏魏使,在最初固然可以视作出自“唇亡齿寒”。
4、弟子自幼跟着师傅在山上修道,也看书中写过唇亡齿寒的道理。
5、王戟洞主小觑吾盘蛟了,唇亡齿寒之理,吾岂能不懂?今日之局,王戟洞主已是功败垂成,退兵罢!
6、三大种族唇亡齿寒,雪龙鲨的族长动手,碧血玄龟和瞳玉人鱼的族长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7、太上道门和我龙华寺同为离乾出世之地,其中自然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8、唇亡齿寒,其他帝国应该也明白这个道理。
9、你坐在鞍韂上就烧不死你,再说,我们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我不会让你死的。
10、我们和他们公司是相关企业,利害与共,任何一家倒闭,都会发生唇亡齿寒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