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
胜败乃兵家常事出处-胜败乃兵家常事是谁的名言
2025-03-18 16:42:22 18人已围观
简介1.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 这是杜牧的哪首古诗2.胜败兵家事不期的期是什么意思3.?胜败乃兵家常事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 这是杜牧的哪首古诗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原诗:《题乌江亭》唐代:
1.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 这是杜牧的哪首古诗
2.胜败兵家事不期的期是什么意思
3.?胜败乃兵家常事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 这是杜牧的哪首古诗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
原诗:《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2、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3、不期,难以预料。
4、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5、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6、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7、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扩展资料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杜牧于会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胜败兵家事不期的期是什么意思
“胜败兵家事不期”中期的意思是预料。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题乌江亭》。
意思是: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此诗是开成四年杜牧由宣州赴京途经和州乌江亭时所写的一首咏史诗。诗由项羽兵败自刎之地兴发感慨,对项羽不能忍辱负重总结胜败教训予以批评与讽刺,并对其雄图大业归于覆灭深表惋惜。
本来,楚汉相争,早成既成历史,而此诗却别出新解。先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却不能预先测定,因此大丈夫自应胜不骄、败不馁。后说项羽兵败后应当重返江东故地,以图卷土重来。杜牧咏史诗,多以重写历史的见识与气势,予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思考,此诗即其中杰出代表。
创作背景:
杜牧于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一说作于开成四年。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胜败乃兵家常事。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胜败乃兵家常事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释义: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读音:sheng bai nǎi bīng jiā chang shi
例句:
1.失败是成功(prosper)之母,失败乃兵家常事。
2.正如《圣经》在传道书的诗句里所言:「所临到众人的,是在在乎当时的机会」,或者,如鲁尼恩对决定人类努力的可能性的计算「胜败乃生活常事。」
3.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尝试,一个最可畏,最有潜力最值得敬畏的选手不是长胜将军,而是在经历无数战败后依然屹立不倒,勇往直前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