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

近义成语辨析方法_近义成语辨析方法有哪些

2024-11-03 17:06:49 20人已围观

简介近义成语辨析方法_近义成语辨析方法有哪些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近义成语辨析方法的问题。关于近义成语辨析方法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1.近义成语解释造句2.近义近形成语辨析100组3.常见近义成语辨析_常见义近字辨析(七)4.望文生义成语辨析20例5.据理力争的意思

近义成语辨析方法_近义成语辨析方法有哪些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近义成语辨析方法的问题。关于近义成语辨析方法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近义成语解释造句

2.近义近形成语辨析100组

3.常见近义成语辨析_常见义近字辨析(七)

4.望文生义成语辨析20例

5.据理力争的意思解释

近义成语解释造句

       问题一:成语解释及造句及近义词辨析 100个 1. 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2.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 《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3. 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 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5.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6. 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 7. 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8.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9. 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0.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11.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2.胸有成竹:成:完成,现成。 《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13.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14.成语:草木皆兵 发音:cǎomùjiēbīng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15.成语:赤膊上阵 发音:chìbóshàngzhèn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造句:他终于~,亲自出马了。 16.成语:乌合之众 发音:wūhézhīzhòng 释义: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造句: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不相统摄。 17.成语:四面楚歌 发音:sìmiànchǔgē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造句: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18.成语:用兵如神 发音:yòngbīngrúshén 释义: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 19.成语:有勇无谋 发音:yǒuyǒngwúmóu 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造句:毕丰~,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 20.成语:坚壁清野 发音:jiānbìqīngyiě 释义: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造句:不许出战,只是~,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21.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矛盾。 你这人说话这样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22.引颈受戮: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23.衣不曳地:曳,拖动。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24.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

        问题二:XP会不会比98更加充分的发挥硬件的性能,从而使游戏运行更顺畅? 作为服役十余年的系统,它已经迎来了自己的归宿。现在,全世界的网友不禁为这一顽强存在于microsoft十余载的系统肃然起敬。只有不断地探索、尝试、创新,才能使系统运行更人性化。这一点,是XP无法与7和8.1相媲美的。

近义近形成语辨析100组

       正音春;不能读作“cūn”。

       辨形雪;不能写作“血”。

       近义曲高和寡 、鲲鹏图南

       反义 雅俗共赏、下里巴人

       用法常跟“曲高和寡”连用。也常和“下里巴人”搭配使用;并多用来比喻脱离人民大众的文艺作品。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们也需要“~”。

       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羸说:“能。” 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羸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於下弓解释说:“这是一只有隐伤的鸟,听见弦声惊悖而下落的,并非我的技术高明!”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么知道它有隐伤?”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又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当然宋玉与楚襄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宋玉说,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 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中指出,《宋玉答楚王问》中明明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即有客人在郢中唱歌。而不是郢人在唱歌,更不是郢人善唱歌。沈括认为,郢中为楚国旧都,人物猥盛,之所以和者寥寥,是由于不知道或没有听过这首歌曲。宋玉 以此自况,未免有些不讲道理。以郢人不熟悉阳春白雪这样的曲子而指责他们,这不是很荒谬么?沈括还指出,阳春白雪典故中的一些细节后来被错误的解读和传播,例如,善歌者都被称为郢人,而原文的意思是郢人不善歌。  阳春白雪这个典故说明了不同的欣赏者之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乐曲的艺术性越高,能欣赏的人就越少。不得不承认,这种差异又和欣赏者的主观趣味有很大关系,有时很难得到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正如西晋葛洪在《广譬》一书中所指出的:观听殊 好,爱憎难同。 对于听惯桑间濮上之曲、下里巴人之声的人,当然无法理解阳春白雪和黄钟大吕的高贵雅致。从这点来说,古今并无太大区别。今人欣赏音乐,大都是入耳为佳,适心为快。  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是不能离开雪唱和俗情的。任何音乐似乎越通俗,支持者也越众。这和今天票房收入最好的往往是流行歌曲演唱会是一个道理。当然高雅的艺术自有其价值,时代愈久,愈弥足珍贵。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毛泽东试图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统 一 起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说,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么,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 一 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 一 的问题。不统 一 ,任何专门家的最高级的艺术也不免成为最狭隘的功利主义;要说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群众是不会批准的。统 一 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在极左的年代里阳春白雪成了受批判的对象,而下里巴人也成了政治的附庸。  阳春白雪虽然被指高雅艺术,但古曲《阳春白雪》在很多书籍里被解题时,都称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很显然这是在阳春白雪四个字的字面上解题了。阳春白雪的典故和琴曲《阳春 白雪》年代相隔太远,已无音乐上的关联。

常见近义成语辨析_常见义近字辨析(七)

       1.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震惊,是虚的;

       骇人听闻: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是事实。

       2.如虎添翼: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

       为虎添翼: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

       3.养痈遗患、养虎遗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

       4.无所不能:是褒义词,指什么事情都会做;

       无所不为:是贬义词,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5.无微不至:是褒义词,指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

       无所不至:是贬义词,形容做事无法无天。

       6.迫不及待: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指人;

       刻不容缓: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指事。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十分紧迫,指事。

       7.因势利导: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

       顺水推舟: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二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

       8.披肝沥胆: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

       肝胆相照: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二者都有坦诚意。

       9.貌合神离: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用于人时偏重于离心离德;

       同床异梦:仅用于人,偏重于各有打算。

       10.另眼相看:是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

       刮目相看:是作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望文生义成语辨析20例

       “至”和“致”的异同  ——谈“至”与“致”  这是从“人民网”报系搜索中找到的几个用例,它们的问题是“至”“致”误用。  ①工作上无微不致地关心他们。(《华东新闻》2000.12.27)

       ②何以致此?首先缘于其作品人物形象的内在魅力。(《人民日报》2007.01.21)

       ③屈原在他那个时代无名望无影响,以至《战国策》只能用“有人”来称他。[《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6.15]

       ④腐败现象大面积蔓延,道德失范,铜臭泛滥,以致人文精神滑坡,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7.12]

       为了分析这些句子中的误用,我们先对“至”与“致”的含义及用法作一点简要了解。

       “至”是指事字,本义为远处的箭落到眼前的地上,字的上方一横象征顶端,下部是箭的象形。该字的引申义有:1.用作动词,泛指到达,如“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用于抽象意义,指及、到,如“上至领导,下至群众”。2.用作形容词,指达到极点的、最好的,如:至交、至理名言、如获至宝。3.用作名词,指极点,如:冬至、夏至、光荣之至。4.用作副词,表示达到最高程度,相当于“极、最”,如:至诚、至少、至晚、至高无上。

       “致”是会意兼形声字,表示人送达之意;字中“至”既表声亦表义。它的引申义有:1.用作动词:①送达;给予,如:致电、致函。②表达(情意等),如:致意、致谢、致敬。③招致;使达到,如:致病、以致、学以致用、勤劳致富。④竭尽(精力);集中(意志),如:专心致志。2.用作名词,指意态;情趣,如:兴致、情致、曲折有致。3.用作形容词,指周密;精密,如:细致、精致、致密。(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686页)

       由此可知,用作动词,“至”有到达义,“致”有送达、送到义,在这个意义上二者比较接近,可视为音同义近。正因为此,二者容易出现误用,特别是由它们构成的一些词,如“以至”和“以致”、“招至”和“招致”等。上述各例毛病就出在未弄清“至”与“致”的区别:例①“无微不至”是一个成语,指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因此应用“至”而不能用“致”。例②“至此”是指到了这个时间、地点、状态,只能用“至”,况且也没有“致此”这个词。例③、例④涉及到“以至”与“以致”的用法:两个词都是连词,“以至”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产生的结果,含“甚至”的意味,所连接的结果多是上面词语或分句所说情况的延续或程度的加深,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以致”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含“致使”的意味,所连接的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以此分析,例③“以至”应改用“以致”,例④“以致”应改用“以至”。

据理力争的意思解释

       近义成语的辨析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对近义成语要把握两点:一是 常见,二要典型。在高考复习中,下列 20 组成语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1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2 一挥而就: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3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 字唤醒糊涂的人。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4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 一般。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褒义词。

       5 事半功倍 :形容花费的劳力小,收到的成效大。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6耳闻目睹:指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7凤毛麒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一鳞半爪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也说东鳞西爪。

       8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小腿。 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①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②形容消息、 言论等传布迅速。

       9 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10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一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或地位极其低下。

       11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侧重于“情” 。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12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13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也作未可 厚非。

       14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褒义词。 无所不至:指凡所能做的都做到了(多用于坏事) 。

       15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16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清规戒律: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

       17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侧重于“行动 一致” 。 不谋而合: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侧重于 “见解一致” 。

       18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19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 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 用于否定式) 。 望尘莫及: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 比喻远远落后。

       20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青不迫。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据理力争的意思解释是:根据事理,努力争辩或尽力争取。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自己也应该有点主意。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

成语辨析

       近义:力排众议、理直气壮。

       反义:强词夺理、理屈词穷。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努力争取。

       1、在原则性问题上必须据理力争,不能委曲求全。

       2、在是非问题上应该据理力争,不能迁就忍让。

       3、我们应为争取去泰山看日出而据理力争。

       4、本人没工夫跟你据理力争、争长论短的。

       5、一件事情若是正确,就必须据理力争,不能委曲求全,无视正义公理。

       6、虽然他懂事后据理力争,强烈要求改名,但都夭折于圆方的铁拳和长棍之下。

       7、罗四果然是忠心耿耿,已然懂得据理力争。

       8、仓库主管是个五十多岁的谢顶老头,据理力争,“昨天下班是箱子还没出现,肯定是昨天夜班时生产人员放的,今天早上仓库人员还没上班,来不及清理。”

       9、杜勒斯本来还以为洛辰在听到这个条件时会据理力争一番,谁知道他根本什么话都没说,很干脆地便答应了下来。

       10、因之,母亲据理力争终难更改,绝望跳崖也只换来了一个公主封号。

       11、完了,被这个小丫头片子讹上了,顾轩恺便据理力争说道:“你爹已经答应我把这个账目给还清了,那这个账已经转移到了你爹头上,你可不能找我了

       12、陈瑶眼见自己的师兄似乎并不想让小天与自己一道,忙据理力争道。

       13、少年清秀的脸庞因为据理力争有些潮红。

       14、假书生据理力争,几个人乱作一团。

       15、白头翁跟个老顽童一般直起身来,似乎要跟林凡据理力争。

       16、卡帕据理力争,丝毫不为卡里的话所动摇。

       17、楚定据理力争,最后索性不耐烦地摆摆手:“好了好了,你们女人就是胆小,下次不吓你便是!”。

       18、张玉瑶据理力争的一番话让秦浩气的脸都绿了,指着张玉瑶怒吼道:“给我滚,滚的远远的”。

       19、接下来在陆寒据理力争且拍胸脯的保证之下,陆林和柳婷也只好应允了这件事,忧心忡忡的派影老陪陆寒去学院了…

       好了,今天关于“近义成语辨析方法”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近义成语辨析方法”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