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

浩气长存谁写-浩气长存书法作品

2025-07-23 14:57:48 3人已围观

简介1.中山陵的资料2.汪洋(书画家)艺术简历3.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4.鲁原的艺术简介中山陵的资料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先生(1866~1925)的陵墓。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先生手书《建国大纲》

1.中山陵的资料

2.汪洋(书画家)艺术简历

3.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

4.鲁原的艺术简介

中山陵的资料

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先生(1866~1925)的陵墓。

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古称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北高峰,其余分别为天堡山和茅山,著名的中山陵便坐落于此。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当时,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 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常。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 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南京解放后,任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3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门,镌有"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先生的遗体。

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历经了磨难。本来,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1929年6月1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后期,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音乐台在中山广场南面。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藏经楼又名纪念馆。 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楼专为收藏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的"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青团6讲138块,计15万5千余字。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粪翁等人书写,是一组书刻俱佳的珍贵文物。

中山陵位于钟山

巍巍钟山,雄峙六朝古都南京的东郊,是南京地区群山之首。古称金陵山,战国时楚国在此建金陵邑,即由此山得名。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东吴时改称蒋山。因山有紫色页岩,远望山顶,紫云缭绕气象万千。

钟山山体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周长达30公里,是江苏南部茅山山脉的余脉——宁镇山脉的最高峰。山势整体呈弧形,中部向北凸出;东段向东南方向延伸,止于马群、麒麟门一带;西段走向西,经太平门附近入城,隆起为富贵山、覆舟山和鸡笼山。山势蜿蜒逶迤,形如莽莽巨龙,故称“钟山龙蟠”。

钟山有三个山峰,呈笔架形。主峰居中偏北。叫北高峰,海拔448.9米,为宁镇山脉之最高峰。其东南第二峰为小茅山。第三峰居西,称天堡山。环山溪流交汇,湖泊众多,北麓的玄武湖、山南的紫霞湖、燕雀湖、琵琶湖等尤负盛名。

钟山气象雄伟,地势优越,自古以来,即与南京的盛衰气息交融。古都南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重大变化与发展,几乎都在钟山一带留存丰富的积淀,刻下清晰的印记。自六朝第一位帝王东吴大帝孙权开始,钟山即成为帝王陵寝及功臣勋戚的葬地所在;自六朝伊始,钟山又是江东佛教盛地;自六朝到近现代,钟山均为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遨游钟山,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篇章;特别是以洪秀全为领袖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期间,多少悲壮惨烈的战斗在钟山开,多少英雄志士在钟山浴血奋斗。钟山,人文景观众多,历代风物荟萃,200多处名胜史迹和纪念建筑,琳琅满目,错落有致,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钟山,是古都南京的骄傲,是古都南京的圣地。

钟山风物,当以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为最。中山陵,位于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前临平畴万里,后拥苍崖千丈,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墓地全局呈“警钟形” 图案,寓“使天下皆达道”之义。陵墓建设自1926年1月破土动工,至1929年6月1日奉安大典,主体工程历时三年多,到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都是当时各界人士和海外华侨为缅怀先生而捐资建造的。为了纪念中山先生,还在中山陵园区内建立了享誉中外的中山植物园及陵园温室等。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

与中山陵建筑群前后辉映的是明孝陵建筑群。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马皇后的陵墓。陵园占地广大,陵垣周长达22.5公里,从下马坊到独龙阜宝城,纵深2.5公里,是明代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整个建筑群分为两部分:从下马坊开始,经禁约碑、神烈山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河桥、石象生、石望柱、石翁仲到棂星门,是孝陵引导部分神道。过棂星门向东北折,才进入陵园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直到宝城。地宫即位于宝城之下。明孝陵的神道长达2400米,曲折幽深,其中部转弯处为孙权陵墓所在的梅花山, 神道绕过山麓,呈s形,与历代帝王陵墓前开阔直达的神道形制迥异。明孝陵地面木构建筑物虽均毁于兵燹,但总体布局气魄恢宏,尚存建筑雄伟壮观,石刻砖雕,图案清晰,技艺高超。特别是尚未发掘的明太祖及马皇后墓室,在数百年来‘朱元璋下葬,南京十三个城门出棺材”等民间传说、裨史杂记的渲染下,更具神秘的色彩。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点,在钟山之阳督造营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孝陵,还对那些追随他百战沙场、创基立业的开国功臣“赐葬钟山之阴”,形成“山外诸峰列侍臣”的布局。史书记载钟山之阴共葬十余位明初开国功臣,丰碑乔木,陂陀相接。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有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歧阳王李文忠、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祯、皖国公仇成等人的墓葬。石兽错落,翁仲杂陈。

在钟山风物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为佛寺建筑。在六朝时期,钟山寺宇达70余所,梵宫刹宇林立,钟磬之声相闻,“多少楼台烟雨中”。岁月沧桑,历代迭有兴废,至今仅山左之灵谷寺犹具规模。特别是灵谷寺中的无量殿形制高大,全用砖砌,不用寸钉片木,故又称无梁殿,为国内现存同类建筑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者。钟山其余寺庙,大多荒废,如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在钟山绝顶兴建的大爱敬寺,最为宏丽,梁武帝萧衍曾亲往游览赋诗,昭明太子萧统和之。该寺后毁于战火,至今犹可见其遗址。钟山现存宗教建筑,如无量殿、宝公塔、志公殿、定林寺等,均为重要的历史遗迹,唯多后代重建。然钟山绝顶或半山溪谷之间,时见颓垣遗基,古寺废址,六朝钟山佛寺全盛景象,可见一斑。

钟山文化遗迹亦颇具特色。就碑刻而言,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作画、大诗人李白作赞、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的宝志和尚像赞碑,即世称“三绝碑” 者,素负盛名,原建钟山独龙阜,后随灵谷寺迁往今址。坟头村附近的阳山碑材,即明成祖朱棣下令开凿,原拟作为刻制孝陵神功圣德碑的碑材,其碑额、碑身、碑座硕大无比,通高73米,总重量达1.5万吨,堪称“绝世碑材”。钟山第三峰上,建有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天文台,还保存浑仪、简仪、天球仪和圭表等珍贵文物,均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仪器。此外,钟山北高峰上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雨中游钟山定林寺的摩崖题刻、明代紫霞真人隐居的道家“第三十一洞天”等处,均为钟山胜境,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钟山蜿蜒起伏,宛如游龙,包括紫金山、玄武湖,山、湖的连接地带以及环湖的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等若干低丘和城垣、城堡。其特点是山光与水色齐收,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自钟山远眺,玄武湖五洲烟柳,十里春风,燕雀湖波光墙影,紫霞湖林海明珠,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秀峰塔影,林木葱郁。自然生成的山林野趣,加上匠心独运的精美建筑,使得钟山风景区成为自然美与人文美紧密结合的上乘佳作。

南京是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在其长达2000余年的建城历史中,尤以六朝、明代初年及近现代为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黄金时期,而留存在钟山的名胜史迹、纪念建筑,亦以这三个时期最为集中突出。钟山风物,是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是开发旅游资源的宝库,是对广大人民群钲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我们要爱惜保护钟山文物古迹,大力宣传钟山风光名胜,积极开发钟山旅游景观,使之在建设融古都风貌与现代都市为一体的新南京的事业中,日益发挥其巨大之作用。

中山陵园组织机构历史沿革

一、葬事筹备处(1925年4月4日——1929年6月30日)

1925年3月12日,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举国悲痛。1925年4月4日,在北京的国民执行委员筹备安葬事宜,推举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焕廷、陈去病负责先生的葬事工作,并选墓址于紫金山。

二、奉安委员会

1929年1月14日奉安委员会成立,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举行了奉安大典,将中山先生的遗体由北京迁葬于南京中山陵。

三、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

1929年7月1日,国民政府组织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葬事筹委会是日撤消,一切经手事项移交总理陵管会办理。

四、伪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1938年,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实业局园林管理所在其下设伪中山陵园办事处,暂时维持陵园现状。1942年4月6日,汪精卫指定等组织伪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负责名义上的日常工作。

五、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1945年8月17日,重庆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派出首批人员回南京接收伪国父陵园,恢复陵园的正常工作。1946年7月2日,国民政府明令公布《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原《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即废止,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遂改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在动荡的局势中,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只做了一些小的修缮工作。

六、中山陵园管理处

1949年4月28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8月前,中山陵园属于军管时期。1949年8月,改称“中山陵园管理处”,隶属于南京市政府园林管理处。七、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

1951年7月成立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同年9月,成立整风委员会分会,由高艺林任主任委员。1958年4月,园林管理处并入南京市城市建设局。管理委员会也隶属于城建局。

八、中山陵园革命委员会

1966年5月“”开始,同年6月城建局撤消。1968年4月成立了中山陵园革命委员会。1970年1月22日,江苏省革委会决定以中山陵园为范围,增设钟山区,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陵园隶属于钟山区革委会。

九、中山陵园管理处

1975年4月,市革会决定撤销钟山区,陵园管理处划归南京市城建局领导。1982年8月,市委、市政府将中山陵从市城建局划出,为市属局一级单位,全民事业性质不变。

十、中山陵园管理局

1996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宁委发(1996)19号文“中山陵园管理处”更名为“中山陵园管理局”,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此时的中山陵园在保护、恢复现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不断开辟新的景点、景区,把山水风景、文物建筑、名胜古迹及人造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区。

开放分类:

旅游、、南京、风景名胜、陵墓

汪洋(书画家)艺术简历

汪洋,本名王桂方, 号卧薪僧 , 济南人。现为山东艺术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文化艺术研究员,北国书画院艺术顾问,一级书画师。高级英语教师。

自幼师承家学,书画双工,尤对欧阳询楷书和李唐山水技法研习较深。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山水画高研班深造.。曾受业于董寿平和张凭先生。近十年来,遵循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原则,断绝世俗往来,博览历代名作,精研传世经典,长年坚持外出写生。对艺术的虔诚和痴迷使其悟及艺理,境界发生质的飞跃,近年来创作成果颇丰。作品先后三十余次入选全国书画展。曾获“金马杯”中国书画大赛金奖。作品被中国当代艺术陈列馆等多家权威机构收藏。其传略被《中国书画当代名家大辞典》和《中国书法家》等多部辞书收录。2006年创办“汪洋书画英语培训中心”,促进和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首创“口诀英语教学法”并积极推广,深得社会广泛赞誉。著有《汪洋谈练字》和《口诀英语》。

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 文化 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一个家庭家风家训家规对于一个家庭的作用非常的巨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家风家训家规 书法作品欣赏

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1

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2

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3

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4 家规家训内容

 1、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

 4、举止稳重,言语文明,团结友爱,永夺先进。

 5、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6、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社会。

 7、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

 8、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9、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

 10、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1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13、一日?三省?好处多,来日不唱悔恨歌。

 14、少壮不努力,老大被人讥;少壮不立业,老大徒伤悲。

 15、家有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

 16、攒钱聚财,取之有道,男女老幼,处之有方。

 17、干本份活,行侠义事,做正直人。

 18、和睦友善,勤俭节约,科技致富,读书为先。

 19、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

 20、夫妻相敬,举案齐眉,婆媳相让,一家和气。

 21、不做亏心事,不怕夜敲门,不怕树影斜,只要身心正。

 22、手足贵相助,夫妻贵相从,长幼贵有序,邻里贵宽容。

 23、有胆有识,有礼有节,有情有义,有失有得。

 24、对贤当举,小人当疏,孝悌当崇,五毒当诛,志存高远。

 25、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

 26、勤耕苦作,正当娱乐,不搞迷信,不赌牌博。

 27、尊师重道,谦恭礼让,忠孝并举,励志自强。

 28、尊老敬贤,乐施,举止稳重,语言文明。

 29、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浩气长存。

 30、读书明理,修身养性,薄财重义,为国为民。

 31、肩担道义,胸怀天下,诚实劳动,四海为家。

 3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3、有毒物莫吃,违法事莫做。

 34、做了好事莫夸耀,做了错事敢担当。

 35、子孝父严,母慈媳敬,兄友弟尊,妇温夫爱,睦邻亲友,家道始兴。

 36、以德服人者昌,以理服人者顺,以信服人者智,以威服人者亡。

 37、是非面前不含糊,原则问题守底线。

 38、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39、须知男女终有别,坚守道德莫超越。

 40、无信不立,心诚则灵。

 4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2、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

 4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44、行要好伴,居要好邻,屋要好住,人要好心。

 45、见利思仁,见财想义,勤劳生财,团结生义。

 46、家庭和睦,邻里相亲,以德交友,以诚服人。

 47、处世以谦让为贵,为人以诚信为本。

 48、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勤劳为本,节俭家荣。

 49、尽孝敬祖,尽忠报国,尽情交友,尽职创业。

 50、债不可轻举,语不可轻言,行不可冲动,学不可半废。

 51、诚实守信,勤劳致富。

 52、以德交友,以友为邻,诚信为上,帮困扶贫。

猜你喜欢:

1. 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

2. 家训书法作品

3. 家风书法作品

4. 家和万事兴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53、做事要勤,做人要忠。

 54、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55、为人讲诚信,不怕家不富。

 56、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57、孝父母,友兄弟,爱儿女,友邻里。

 58、不求万贯家财,但求健康平安。

 59、耕种要勤,言语要真,买卖要公,做人要诚。

 60、乡穷要办厂,村穷要修路,家穷要喂猪,人穷要读书。

 61、勤俭持家,遵纪守法。

 62、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先公后私,自有幸福。

 63、行善积德,尽忠尽孝。

 64、婆媳和,夫妻亲,子孙孝,家业兴。

 65、立志、守信、尽孝、重义。

 66、翻身不忘本,重利不忘义,明理要读书,致富靠科技。

 67、团结邻里,与人为善,明理处世,诚信为先。

 68、修身养性,崇德重义,自爱自重,自尊自律。

 69、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邻里和睦,尊道重义。

 70、见人必恭,见难心及,见功思过,见利思义。

 71、尊老,长幼同心,妯娌和睦,兄弟并进。

 72、友善宾朋,和睦邻里,养老,帮亲助戚。

 73、子孝孙贤,夫尊妻荣,勤劳节俭,家和业兴。

 74、见利思义,见水思源,见难思忠,见德思贤。

 75、尊师重道,谦恭礼让,忠孝并举,励志自强。

 76、恪尽职守,敬老奉献,诚信第一,团结友善。

 77、以德为根,以诚为本,童叟无欺,买卖公平。

 78、刻苦拼搏,自强不息,信誉至上,质量第一。

 79、团结友善,同心同德,勤俭治家,艰苦创业。

 80、以义为重,以邻为里,宽大为怀,约人周己。

 81、假冒不进橱,伪劣不进店,不做损人事,不赚昧心钱。

 82、家有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少福气好,多送读老有靠。

 83、重孝重道,互敬互爱,不贪不懒,健康平安。

 84、钱可亏,办可亏,心不可亏,心安是福。

 85、别人有灾我去救,自己遇难有人帮,别人有事不去帮,自己有事难求人。

 86、让人非我弱,我强不欺人,忍得一时气,求得百日宁。

 87、瓜田李下,各别嫌疑,不爱小财,不占便宜。

 88、做人讲道德,做事讲良心,种田不怕累,打工不怕苦。

 89、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把儿孙作牛马,有书能读需多读,莫误儿孙好前途。

 90、贫穷不怕少,宝贵不怕多,闲暇不,知足常有乐。

 91、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

 92、团结友善,同心同德,勤俭治家,艰苦创业。

 93、破除迷信,牌博禁尽,优生优育,争创五星。

 94、遵纪守法永牢记,与时俱进兴人生。

 95、顾客至上,礼貌待人,诚信经商,公平交易。

 96、家和万事兴。

 97、处事要公心,办事凭良心,待人讲爱心,对己要宽心,遇难树恒心,做事有耐心,万事能如意,水到就渠成。

 98、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劳动,老老实实地工作,堂堂正正地做人。

 99、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勤于习作,乐于奉献,尊师,孝敬长辈,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100、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艰苦创业增财富,勤俭持家福万年。

鲁原的艺术简介

幼承庭训,师从曹立庵、陈羲经、杨奠安等著名书画家。以榜书为精,笔力厚重,气势博大,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和收藏。兼以国画、山水、花鸟巨幅为长。

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神、市专业书画大赛,并荣获多次金、银、铜奖。07年元月在香港第十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上《酒神四品》书画作品荣获“国际创意金奖”07年在北京书法作品《大江东去》被刻录入2008年奥运会纪念碑上,并入选“中华人物”称号。及作品奖。08年元月30日。在上海首届中国榜书大赛上,书法作品《浩气长存》获得排名第二。湖北首位获此殊荣者。书画作品被录入《中国当代文人名家书画精品》、《中国民间艺术通鉴名人典》、《2008北京·奥运的纪念》等大型书画专著,2006年12月出版个人专辑《鲁原书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