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
新亭对泣文言文原文-新亭对泣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5-08-05 02:46:47 3人已围观
简介1.言语文言文阅读答案2.《阳光阅读》 文言文课外阅读(7年级)的目录3.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注音4.畏盛满也文言文翻译5.为子哭瞎眼睛文言文言语文言文阅读答案1.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 钓饵同而得失异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
1.言语文言文阅读答案
2.《阳光阅读》 文言文课外阅读(7年级)的目录
3.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注音
4.畏盛满也文言文翻译
5.为子哭瞎眼睛文言文
言语文言文阅读答案
1.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 钓饵同而得失异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日:“旨哉!意成乎道也。” 2、甲、乙钓鱼是相同的条件有哪些?---- 钓饵同 结果不同 ---(甲)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乙)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 。3、文末“旨哉!意成乎道也”这句话的作用是卒章显志(凸显主题)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甲、乙两老汉画像。
甲老汉:钓鱼时,心中坦然眼睛微闭神色安然,使鱼看不清老汉的用意,因而上钩。 乙老汉:一心取鱼,双目盯着鱼,神色在意鱼,使鱼有所察觉。
所以鱼跑了。、5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悟出的道理:办事欲成功,不要急功近利。
要轻松安然。
2. 自相矛盾文言文阅读答案用现代语言解释词语精锐教育提醒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音yǖ,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3. 大地语言阅读答案(第一题和最后一题,一定要第一题和最后一题10、从描写上来看,作者所看到的有着怎样的景象?作者看到这样的景象时内心的感受是如何的?11、结合上文,请理解下面两句的含义.(1)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这句话形象生动的表达了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过程中,乡村处于弱势地位,乡村向城市源源不断地输出资源,换来的只是城市的繁荣和自己的落后.)(2)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意思是说中国古代的最初的文化和文明是土地创造的,作者这样说表达了对土地由衷的敬意.)1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含义深刻,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说说语言上的特点.(1)这些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从内涵上理解对农耕工具的演进也作了系统表述: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他倡导我们需要感恩,不要忘记最基础的、最根本的农耕的存在、发展.) (2)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的描写了庄稼在土地生机勃勃,茁壮成长的情景.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13、、文章最后一段“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一句中“让人心安”一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内容:(与开头怅然若失的心境形成对比,作者意在表达看到了田野上茁壮生成的庄稼内心的欣慰和踏实,强调无论城市怎么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民以食为天,有粮则稳,无粮则乱.)结构:(收束全文,同时呼应第一处 (与此相近的表达亦可)14、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对历经灾难仍默默奉献的土地热爱和赞美)15、有人说,现代人不能“不能早餐吃风险投资,中餐吃对冲基金,晚间配上红酒的大餐不能直接是房地产,他们好像一心要让人们忘记大地.”读完本文后,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土地的忧患意识)。
4. 《阳光是一种语言》阅读答案阳光,是一种语言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嘈杂.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前的黄昏.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象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pí)鼓,即使是喁喁(yóng)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⑦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 *** 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6.从①—④段看,作者赞美了阳光“语言”的哪些特点?(4分)答:7.第⑤段,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4分)答:8.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4分)答:4.作者说:阳光是一种语言,它和树叶攀谈,和鲜花对语,动情地向人们倾诉,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力量.还有人说:阳光是跳动的旋律,将七色幻化为七个美丽的音符,在大地上谱写着动人的乐章.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5分)答:参考答案6.①早晨的阳光最明亮、最透彻;②明朗日子里的阳光普照让人昏昏欲睡;③暗夜之后的阳光和严寒之后春天的阳光以及黄昏的阳光动情;④雨后的斜阳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点拨:任何阅读题的理解答案都不能想象、作架空分析,都应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7.因为阳光产生的美丽情景虽然短暂,虽然转瞬即逝,但阳光在我们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我们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我们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我们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点拨:既然题目没要求自己归纳,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原文中的话则更为准确,只要把“它们”改成“阳光或阳光语言”,把“你”换成“我们”“人们”即可.)8.①像淘金者那样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②像农夫那样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③做阳光的朋友9.参考答案示例:①阳光是美丽的油画,将变幻不定的七色定格在记忆的画框中,成为永久的回忆.②阳光是灿烂的微笑,它用温情融化坚冰,以坦然直面人生,让人平添信心和力量.(答案不限于此,言之成理、符合要求就得分;比喻2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通顺1分)③阳光是一位忠厚的长者,它把温暖无私地撒满人间,从不向人们索取任何回报.。
5. 张衮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有俊才,拜阳平公侍郎。众务修理,处断无滞。
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
太原郝轩,世名知人,称玄伯有王佐之才,近代所未有也。 太祖幸邺,历问故事于玄伯,应对若流,太祖善之。
迁吏部尚书。命有司撰朝仪,定律令,申科禁,玄伯总而裁之,以为永式,深为太祖所任。
势倾朝廷,而俭约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太祖尝使人密察,闻而益重之,厚加馈赐。
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未尝謇谔①忤旨,亦不谄谀苟容。
大臣多犯威怒,玄伯独无谴者,由于此也。太祖曾引玄伯讲《汉书》,至娄敬说汉祖欲以鲁元公主妻匈奴,善之,嗟叹者良久。
是以诸公主皆厘降于宾附之国,朝臣子弟虽名族美彦,不得尚焉。 太祖崩,太宗未即位,清河王绍闻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
玄伯独不受。太宗即位,命玄伯居门下,虚己访问,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
诏遣使者巡诸郡,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鱼与宜都公穆观等案问之,太宗多其平当。又诏玄伯坐朝堂,决刑狱。
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征之。民多恋本,而长吏逼遣。
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所在聚结。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守宰讨之不能禁。
太宗乃引玄伯及元城侯元屈等问曰:“前以凶侠乱民,故征之京师,而守宰失于绥抚,令有逃窜。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朕欲大赦以纾之,卿等以为何如?”屈对曰:“民逃不罪而反赦之,似若有求于下,不如先诛首恶,赦其党类。”
玄伯曰:“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法度不平,须荡而更制。夫赦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
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太宗从之。
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笃。太宗遣侍中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疾,一夜数返。
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 (节选自《魏书·崔玄伯传》,有删改) 注①謇谔:言语正直。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伯总而裁之 裁:判断,决定。B.不得尚焉 尚:崇尚,尊重。
C.朕欲大赦以纾之 纾;缓和,解除。D.须荡而更制 荡:涤除,廓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 ②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①乃优诏征之 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C.①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 ②批大郜,导大窾,因其固然 D.①夫赦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 ②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崔玄伯受皇帝器重的一组是( ) ①称玄伯有王佐之才,近代所未有也 ②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 ③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 ④善之,嗟叹者良久 ⑤太宗即位,命玄伯居门下,虚己访问 ⑥又诏玄伯坐朝堂,决刑狱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玄伯担任吏部尚书后,在朝廷中权倾一时。太祖因此对他有所忌惮,派人秘密调查,发现他简朴贫寒后,又厚加赏赐。
B.崔玄伯为官既不因言语正直而与太祖相抵触,也不阿谀奉承讨好太祖,在其他大臣大多触怒过皇上的情况下,很好地处理了君臣关系。C.崔玄伯为太祖讲《汉书》时,提到娄敬劝说汉高祖将鲁元公主远嫁匈奴的事,太祖受到启发,也将公主下嫁到臣服归顺之国,以利国家安定。
D.西河、建兴两地盗贼纷起,当地官员无法禁止,崔玄伯反对元屈诛杀首恶的观点,支持太宗大赦盗贼以安抚他们的主张。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幸邺,历问故事于玄伯,应对若流,太祖善之。(2)诏遣使者巡诸郡,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与宜都公穆观等案问之,太宗多其平当。
答案:1.B 2.B 3.C 4.A5.⑴太祖到邺地,向玄伯遍问以前的典章制度,玄伯应答如流水一样自如,太祖认为他应答得非常好。⑵(太宗)下诏派遣使者到各郡县巡视,督查检举不守法规的官员,命令玄伯与宜都公穆观等人审查他们,太宗称赞他们(做得)公平得当。
解析:1.尚:仰攀婚姻,特指娶公主为妻。2.均为副词,于是。
A①介词,因;②介词,用。C①介词,趁着;②介词,依照。
D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4.“太祖因此对他有所忌惮”一句原文中没有依据。
6. 《新亭对泣》文言文阅读答案有哪些原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言语.新亭对泣》南朝·宋·刘义庆
释义
1. 过江:晋愍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第二年,元帝继位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
2. 至:遇到
3.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西南,依山临江,风景秀丽。
4. 藉卉:坐在草地上。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5. 殊:不同。
6. 愀然:神情严肃的样子。
7. 戮力:合力。
8. 神州:本泛指中国,这里指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
9. 何至:哪里至于。
10. 楚囚:春秋时楚国钟仪被晋所俘,但他仍旧戴着楚国的帽子,以表对祖国的怀念。现多指囚徒,用来比喻处境窘迫。
11. 译文
南下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每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就相互约请在新亭聚会,坐在草地上饮酒会餐。周侯顗在席间叹息说:“这里的风景跟洛阳的没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国土起了变化!”大家都相互对视,流泪不止。只有王导脸色骤变说:“我们大家应当同心协力来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哪至于像亡国的囚徒一样相对哭泣呢。”
12. 作者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宗室,世居京口。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阳光阅读》 文言文课外阅读(7年级)的目录
目录
笑林漫步
1.戴高帽
2.钥匙尚在
3.哀溺
4.执竿人城
5.杀骡乘鸡
6.主仆对
7.《愚医治驼》与《外科医生》
8.愚人食盐
9.画鬼最易
诗苑词活
10.推敲
11.一字师
12.王安石改字
13.《欧阳修改文》与《一丝不苟》
14.家贫梦买书
15.论诗
名人软事
16.公仪休嗜鱼
17.吕蒙正不喜计人过
18.王献之二三事
19.《陈太丘与友期》与《郭伋守信》
20.孙亮辨奸
21.阎立本视画
22.晏子谏杀烛邹
23.狄梁公
24.叔敖埋蛇
25.陶侃惜光阴
艺林撷技
26.《宣王好射》与《关尹子教射》
27.薛谭学讴
28.余音绕梁
29.文征明习字
30.牧童指瑕
31.正午牡丹
32.学弈
育人有方
33.《孟母三迁》与《孟母教子》
34.陶母责子
35.蒋母授书
36.梁上君子
37.以备不生
38.芒山盗
39.慎所树
40.陈万年教子
41.处之不易
4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
动物逸闻
43.张用良不杀蜂
44.养鸡
45.杨布击狗
46.牧竖
47.《翠鸟移巢》与《鲁侯养鸟》
48.狼故事两则
49.狼子野心
成语故事
50.老马识途
51.指鹿为马、
52.与狐谋皮
53.《东施效颦》与《邯郸学步》
54.投笔从戎
55.狐假虎威
56.争先恐后
57.一鸣惊人
58.请君人瓮
沙场英豪
59.李牧
60.新亭对泣
61.吴起为将
62.大树将军
63.勾践事吴
64.岳飞治军
65.突围求援
66.《惜广不逢时》与《龙城飞将》
67.马革裹尸
市井杂闻
68.亡斧
69.好好先生
70.黄公好谦卑
71.父善游
72.名落孙山
73.齐人攫金
74.石学士
75.捐官
76.逼婚
77.《世无良猫》与《束氏狸猫》
智慧箴言
78.焦头烂额
79.《王者何贵》与《吴宫遗事》
80.主明臣直
81.不能陷人于法
82.刺奸将军
83.螳螂捕蝉
84.从何处始
85.齐景公有马
治学之道
86.邴原泣学
87.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88.囊萤夜读
89.欧阳修苦读
90.《张无垢勤学》与《凿壁借光》
91.《孙权劝学》与《师旷论学》
92.沈约好学
93.张溥与七录斋
94.三上
95.王充市肆博览
答案参考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注音
1. 《陈太丘与友期》标注拼音的全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音:
chén tài qiū yǔ yǒu qī xíng ,qī rì zhōng ,guò zhōng bú zhì ,tài qiū shě qù ,qù hòu nǎi zhì 。 yuán fāng shí nián qī suì ,mén wài xì 。kè wèn yuán fāng :“zūn jūn zài fǒu?”dá yuē :“dài jūn jiǔ bú zhì ,yǐ qù 。”yǒu rén biàn nù :“fēi rén zāi !yǔ rén qī xíng,xiāng wěi ér qù 。”yuán fāng yuē :“jūn yǔ jiā jūn qī rì zhōng 。rì zhōng bú zhì ,zé shì wú xìn ;duì zǐ mà fù ,zé shì wú lǐ 。”yǒu rén cán ,xià chē yǐn zhī ,yuán fāng rù mén bú gù 。
释义: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1.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3.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4.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5.过中:过了正午。
6.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7.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8.戏:嬉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10.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1.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12.信:诚信,讲信用。
13.时年:今年。
14.非:不是。
15.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 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16.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17.已去:已经 离开。
18.曰:说。
19.则:就是。
20.顾:回头看。
21.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4.儿女 古意:子侄辈 今意:儿子女儿
2. 《陈太丘与友期》的拼音怎么写《陈太丘与友期》的拼音是:chén tài qiū yǔ yǒu qī《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客人对话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出处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作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
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
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
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
另有《幽明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诡异之事。
畏盛满也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 新亭对泣
一、译文:渡过长江的各位人士,每次遇到美好的日子,就互相邀请在新亭这个地方聚集,边赏花边饮酒作乐。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46434周侯在中间坐着,叹道:“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大家听了都相视流泪。只有丞相怒气豪迈,说:“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
二、原文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扩展资料
一、相关成语
新亭对泣 [ xīn tíng duì qì ]
解释: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译文:渡过长江的各位人士,每次遇到美好的日子,就互相邀请在新亭这个地方聚集,边赏花边饮酒作乐。周侯在中间坐着,叹道:“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大家听了都相视流泪。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2. 文言文翻译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经常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世上的俯甫碘晃鄢浩碉彤冬廓人(都)不会(说道)我了。
崇宁、大观年间,海外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海外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
读书人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3. 畏宪不敢发心衔之 文言文翻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
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自为郎后,遂见亲近。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
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
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
设后北虏稍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 固后以母丧去官。
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
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
及窦宪败,固亦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
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狱中。(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节)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 诣:拜访,访问 B.绥御之方,其涂不一 涂:通“途”,途径 C.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 与:参与,参加 D.会南匈奴掩破北庭 掩:袭击,攻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九流百家之言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或卑下以就之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D.兢因此捕系固 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设后北虏稍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2)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著文诵诗,长大后,就博览古籍,诸子百家的言论,没有不刨根究底的。
(他)性情温和宽容,不因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许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任用亲戚为骠骑将军辅佐政务,打开东阁之门,广纳英雄。
当时班固只有二十岁左右,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
班固以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备,于是潜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狱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书全部取来。
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而不能自我表白,于是急驰至京都赴皇宫向皇上上书,得到皇帝的召见。(班超)全面细致地说明了班固所著书的内容意义,而(这时)郡府也把班固所写之书呈上。
显宗(阅后)甚感惊奇,召班固到校书部工作,任命为兰台史令。皇帝又命令他继续往下写,完成先前所著之书。
班固自从任郎官后,便渐渐被皇帝所亲近。当时京都正修建宫殿,修缮城墙,疏通护城河。
可是关中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们还希望朝廷迁都至长安。(班固)于是上了《两都赋》,赋中盛赞东都洛阳规模建制之美,以此回击主张西迁者不符合实际的、浮夸的论调。
当时北单于派遣使者来纳贡,要求和汉和亲,皇帝下诏讯问众官。参与议论的人,有人认为“匈奴是多变善诈之国,没有归向汉朝之心,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
班固发表议论说:“汉朝建立以来,历经数世,经历多年,总是和夷狄有兵戈纠缠,尤其是曾侍奉匈奴。安抚抵御的途径也不一样,或者行文道来与他们和好,或者用武力来征伐他们,或者以谦卑的态度来迁就他们,或者使他们臣服然后招徕他们。
虽然屈申没有定规,所凭借的只是时势不同,但是从来没有拒绝放弃,不和他们打交道的。匈奴使者来两次,然后我们派使者去一次,(这样)既向他们表明了我汉朝持旨在于忠信,而且又让他们知道圣朝礼义是有常规的。
拒绝他们,(我)不知道这样做的利(在哪里),和他们打交道(我)也未听说它有什么害处。假设匈奴逐渐强大,能够发动战乱了,在那时再想同他们交好来往,将怎么来得及呢?不如趁现在就对他们施以恩惠,这才是兼顾了眼前和长远的计策。”
班固后来因母丧而辞去官职,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用班固为中护军,参加议论军事。北单于听说汉朝军队出征,派遣使臣在居延塞议和,想重修呼韩邪单于与汉朝友好的事,去朝见汉朝天子,请汉派大使。
窦宪北上,派遣班固摄行中郎将事,率领数百骑兵和匈奴使者都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庭,班固抵达私渠海,闻听匈奴内部发生骚乱,。
4. 古文翻译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
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作为采邑。说:“请用这座采邑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
曾子没有接受,反复几次,曾子还是不肯接受。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要露点高傲。
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色,我也得处处小心,就怕得罪他呢!”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找出常见断句标志“者”“者也”“之”“也”.故选:D.原文为:“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故选D.(2)C.“儒家思想”错,应为“道家思想”)(3)C.“反复责备”不合文意,“数”是“一一列举罪状”的意思)(4)①使:派遣;与:帮助;吾与:宾语前置句.②以:介词,把;妻:第一个为名词,妻子;第二个为动词,嫁.答案(1)D(2)C(3)C(4)①休侯刘富派人去劝谏,刘戊说:“叔父不帮助我,我起兵以后,就先杀了叔父.②刘德的妻子后,大将军霍光想要把女儿嫁给刘德,刘德不敢迎娶,害怕自己盛极而衰,圆满而亏.。
为子哭瞎眼睛文言文
1. 为子哭瞎眼晴文言文的翻译
子夏失去了儿子因而(哭得)失明,曾子去探望他,说:人家跟我说:朋友失明了,就要为他落泪。於是曾子就哭了,子夏也陪著哭了,说:天哪!我哪有什麽罪过啊!曾子发怒了:商!你哪里是没罪过!从前你我二人在洙水和泗水侍奉老师,后来你告老回到西河,让西河的人们把你当成老师。此你首罪也。你居亲人之丧,没有可以为人特别称道的事,此你次罪也。你儿子了就哭瞎了眼睛。此你三罪也。”曾子反问:你就没罪吗?“子夏听后扔下手杖,下拜说:”我错了!我错了!我离开朋友一个人,已经太久了。
你的截图不全,少字儿,我去网上找了原文,给你翻译了。
2. 表示哭的词语流泪 啜泣 哭泣 涕泪 哀嚎 痛哭 恸哭 悲嚎 垂泪 大哭 呜咽 哽咽 抱头痛哭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嚎天动地 大声哭叫。
形容极端悲痛 呼天唤地 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 擂天倒地 呼天抢地,形容哭喊 狼号鬼哭 形容哭声凄惨 长歌当哭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抽抽搭搭 形容抵声哭泣。愁眉苦脸 皱着眉头,哭丧着脸。
形容愁苦的神色。触目恸心 恸:极悲哀;大哭。
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大放悲声 放声痛哭。
形容非常伤心。歌于斯,哭于斯 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
指安居的家宅。鬼哭狼嚎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神嚎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号寒啼饥 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号啕大哭 号啕:也写作“嚎啕”,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哭天喊地 提高嗓门又哭又叫。哭天抹泪 形容哭哭啼啼。
梨花带雨 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
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哭笑不得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
形容很尴尬。牛衣对泣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
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破涕为笑 涕:眼泪。
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泣下沾襟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
哭得非常悲伤。泣不成声 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
形容非常伤心。如泣如诉 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
形容声音悲切。神号鬼哭 号: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丧明之痛 丧明:眼睛失明。
古代子夏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声泪俱下 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去活来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望帝啼鹃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啼饥号寒 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
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啼笑皆非 啼:哭;皆非:都不是。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
涕泗滂沱 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样子。
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象下雨一样。行号巷哭 行:路;号:大声哭叫。
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新亭对泣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向隅而泣 向:对着;隅:墙角;泣:小声地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
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饮泣吞声 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
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饮恨吞声 饮恨:强忍怨恨;吞声:哭泣而不敢出声。
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椎心泣血 椎心:捶胸脯;泣血:哭得眼中流血。
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
曹社之谋 《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社:曹之国社。
后进以“曹社之谋”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北周·庚信《哀江南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干啼湿哭 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湿哭:有眼泪地啼哭。
无泪和有泪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
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亦作“湿哭干啼”。
鬼哭狼嗥 ①同“鬼哭神号”。②同“鬼哭神号”。
鬼哭神号 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鬼哭粟飞 传说苍颉造字,惊天动地,天雨粟,鬼夜哭。鬼泣神嚎 同“鬼哭神号”。
鬼泣神号 同“鬼哭神号”。鬼抓狼嚎 同“鬼哭神号”。
号啕大哭 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
号天扣地 扣:同“叩”,敲击,撞击。向着天大声哭叫,将自己的头撞向地面。
形容十分悲痛。呼天号地 亦作“呼天叫地”。
哭叫天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
见哭兴悲 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谓产生同情心。
街号巷哭 号哭于大街小巷。形容悲痛至极。
惊天地,泣鬼神 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哭哭啼啼 不停的哭泣。
路叟之忧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
’孔子曰:‘原闻三失。’丘吾子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 牛农对泣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
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泣不可仰 哭泣得抬不起头。
形容极度悲伤。泣涕如雨 泣:低声哭;涕:鼻涕。
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
泣血稽颡 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触地。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
三迁之教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神嚎鬼哭 见“神号鬼哭”。神号鬼泣 见“神号鬼哭”。
声啕气 大声嘶喊、哭叫。啼啼哭哭 哭泣不止。
啼天哭地 呼天叫地的哭号,形容非常悲痛。无。